上岸学姐,分享上岸经验
单位入职培训都结束了,忙了几天,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天花板,几个月的风风雨雨,终归要总结一下,复习考试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帮过我,现在我也算给后来人搭个手吧。
可能大家都认为公务员考试越来越难,竞争比例动辄100:1,考试难度每年加大,好像不花上万块报什么特训班都不可能考上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各位考友,别被吓到了,公考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因为专业比较偏,毕业了也没找合适的工作,在家待业了几个月,一天到晚除了打球就是玩LOL,老娘的念叨也从来没停歇:“老大不小啦,也没点正事,整天呆在家里,你这一辈子怎么过啊……”幡然醒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决定考公。
决定的时候离省考只有不到两个月了,一个师兄告诉我说,公务员考试可不是****,靠蒙靠运气没戏,不考个四五次很难找到北!幸好我是天生不会被什么吓到的,根本没理会这种“劝解”,按我自己的想法拉工上马开始复习。最后考完分数出来,行测83分,申论69分,顺利晋级面试。
因为笔试领先很多,面试也毫无悬念地通过了。看到录取公告的那一刻,久久压在心里的那口气终于缓了出来。
闲话太多,我就说说我怎么复习的吧。其实后来聊起来,还有很多人对我一次性上岸感到难以相信,其实我也并不是什么天才,关键还是方法。
1、《行政能力测试》
学解题技巧就是刻舟求剑!99%的人都会掉入这个坑!
现在绝大多数辅导班和参考书都是把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技巧翻来覆去地讲,听的时候让你觉得很有用,做模拟卷的时候也感觉得心应手,可一旦真刀真枪上考场就感觉用不出来。(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切肤之痛!)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可很多人考到放弃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其实原因很简单,公务员考试的出题人和培训机构是一种“对抗关系”,培训机构希望把历年题型梳理起来,增加考生得分的能力;而考试设计者却通过不断更新出题方式来力求摆脱培训机构的影响、考察到考生的真实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行测辅导书越来越多,但培训的效果却越来越差!尤其最近两年,身边很多朋友都觉得培训班上的课、出的书越来越跟不上考试需要了。题型如流水,教学如泊舟,刻舟求剑的说法很形象。
所以,辅导书只是让你最浅层的了解公务员到底考什么,然而这个问题也大可不必找一本厚厚的书去解决,一天之内上网去把行测、申论科目的出题方式熟悉个大概就可以入门了,千万不要死磕辅导书,否则会让你思维限定在一些条条框框之内,起跑你就落后了!
2、《申论》
那么的申论就真的是机缘巧合。上学的时候我的理科一直不错,但是语文和政治只能说是不太差,申论复习我开始只是保持每天看新闻、埋头写申论,自以为文笔还可以。
最后考试的成绩大家已经知道了,经验要我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第一、行测要围绕思维来展开学习,不要纠结于掌握多少种题型,而要看每种题型的考察思路是不是能够领会。
第二,申论不能埋头写作。要吃透评分标准,了解清楚场景、立场和基本理论,然后再有目的性地改进文章,不能闭门造车,天马行空!
第三、训练“在精不在多”。虽然学习我走了很多弯路,但无论是行测还是申论,我从始至终都没有陷入“题海战术”,而是先学完系统课程后,把配套的代表性题目精练一遍,记住是精练!搞懂出题意图,搞懂选项设置,搞懂解题思路!之后自然能得出一套方法,再运用到类似题型上,答题效果立竿见影。总之,刻苦当然不能少,基本的训练量也要保证(行测3000题以上,申论20篇以上),但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质量,研究透一道题比连蒙带猜刷100道题价值更大!
现在媒体天天渲染说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考友也抱怨说怎么难怎么难,但是我认为,这些困难都是虚的。
比如一个岗位100人竞争,看似很难,其实至少有50%的人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去试一下,这部分绝对是炮灰,可以忽略不计;
30%的人只是临时抱佛脚随便翻一下书,没有经过完整的训练;
15%的人复习方法不对,还在盲目找什么秒杀技巧、什么万能八条之类的东西,这都已经坑了不少人了;
最后剩下5%基础较好,方法得当,复习全面的人,真正的决斗也仅仅达只在这几个人里面展开,还要除掉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或者发挥不稳定的,你要相信方法得当,练习充分,能和你过招的人并不多。
大概就这些,大家加油吧,《钢之炼金术师》的“等价交换原则”就是这样,你愿意付出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而这一切,与时间无关。(时间永远永远永远不是借口!)